藝術(shù)的魅力之“真假”梵高自畫像--上
“假”梵高
不得不說梵高最近真的挺忙的,先是他的《春日花園》在3月30日凌晨被盜,再到近日,網(wǎng)傳奧賽美術(shù)館的一位安保人員6歲的女兒對梵高的《自畫像》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引起了網(wǎng)絡(luò)上一陣騷動和“哀悼”,并表示這要是愚人節(jié)的惡作劇該有多好。但實際上,發(fā)布此消息的en24.news網(wǎng)站上標明的日期就是4月1日,確實是愚人節(jié)的惡搞新聞。
的確,哪怕在疫情期間,大家也沒有停止對梵高的關(guān)注,可見其魅力不同一般。不過,這則惡搞新聞的背后實際上隱含著一些有趣的問題值得我們?nèi)ニ伎?。首先?歲的小女孩或許需要踩著椅子才能夠精準地加工這幅《自畫像》,其次,更重要的是,熟悉梵高的人應(yīng)該會立馬對小女孩平滑的筆觸感到驚訝,畢竟“窮自己也不能窮作品”的梵高,毫不吝嗇地往畫布上“堆”顏料的做法在畫面上所制造出的凹凸不平的肌理,多多少少會“阻礙”小女孩畫出如此順暢的線條。
新發(fā)現(xiàn)的“真”梵高
當然,無論如何,離開人世快130年的梵高如今仍魅力不減,確實是一件好事,而除了壞消息和假消息之外,最近也有真實的好消息。在今年1月20日,荷蘭的梵高美術(shù)館發(fā)布消息稱,藏于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Nasjonalmuseet)的一幅疑似梵高創(chuàng)作于1889年的《自畫像》,被最終確認為就是他畫的。
Self-Portrait Vincent van Gogh 1889 Oil on canvas 51.5 x 45
Self-Portrait
Vincent van Gogh
1889
Oil on canvas
51.5 x 45 cm
? Nasjonalmuseet
20世紀以來,這件奧斯陸《自畫像》的原作者一直都頗受爭議,具體可大致分為2個重要的時間點:
1.1910年,時任奧斯陸國家博物館館長的詹斯·帝斯(Jens Thiis),將這件作品購入館藏,學(xué)者當時判斷它是梵高的首件《自畫像》,并進行公開展示;
2.1970年代,學(xué)界公開對這件《自畫像》的真實作者表示質(zhì)疑,“論戰(zhàn)”可謂激烈且持久:最大的疑點是,它與其他確定為梵高原作的《自畫像》在風(fēng)格上相去甚遠,最明顯的例證是它的用色;其次,專家對此作的具體創(chuàng)作日期存疑。
Portrait de Van Gogh / oreille mutilée
Photograph of Self-portrait in Oslo and its reverse, with an annotation by Eugène Blot
c.1909
? Cassirer-Archive, Zurich
注:
這是1909年拍攝的奧斯陸《自畫像》的照片,當時畫面沒有被涂改或修復(fù)的痕跡,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樣子。
“真假”疑云
實際上,早在70年代的質(zhì)疑聲中,著名的梵高書信研究專家Jan Hulsker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奧斯陸的《自畫像》是唯一一幅可以在他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找到對應(yīng)的自畫像作品——1889年9月20日,梵高在信中提到畫自畫像是他“在病中(‘malade’)的一次嘗試”。
To Theo van Gogh
Saint-Rémy-de-Provence
On or about Friday,20 September 1889.
? vangoghletters.org
注:
梵高原信,紅字為malade即患病一詞。
1889年7月中旬,梵高經(jīng)受了第一次嚴重的精神病發(fā)作,這場疾病困擾了他長達一個半月之久,直到9月1日才痊愈。在疾病發(fā)作的后期階段,梵高的病情開始出現(xiàn)好轉(zhuǎn)的跡象,他在8月22日的信里談到,雖然他即將度過這次危機,卻仍感到“心神不寧”(‘la tête derangée’),但他也表示已經(jīng)可以重新拾起畫筆了,隨后他就畫了兩幅典型的梵高式自畫像,分別藏于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和巴黎奧賽博物館。因此,學(xué)者推斷這幅自畫像應(yīng)該是在8月22日之后不久完成的。
To Theo van Gogh
Saint-Rémy-de-Provence
Thursday,22 August 1889.
注:
梵高原信,紅字為la tête derangée,即“心神不寧”。
另一個有趣的論據(jù)是,當時蒂斯館長根據(jù)此畫“未完成”的程度,尤其是梵高模糊不清的耳部輪廓,認為它是在梵高割下自己的耳朵,即1888年12月之后畫的,因此肯定它是1889年的作品。如果我們暫且不考慮發(fā)病時的梵高會否注意刻畫細節(jié),按照梵高對鏡作畫的習(xí)慣,他畫的《耳纏繃帶嘴含煙斗的自畫像》顯示他的左耳被包扎了起來。而奧斯陸的《自畫像》,以及華盛頓國家美術(shù)館和奧賽美術(shù)館的兩幅《自畫像》,可見梵高在畫中改變了不同于割耳前的人物朝向,也就是說畫的是他的右半邊臉,因為他當時已經(jīng)把左耳割了下來。雖然這種圖像上的分析不無道理,但其正確性也是到最近才通過更多的技術(shù)手段才得以確證。并且,這一早期觀點基本上是蒂斯館長的個人推測,而作為當時奧斯陸國家博物館的館長,他對這幅“不完美”的梵高自畫像如此傾心,且堅信這就是梵高所作的原因,實際上與他個人對整個后印象派繪畫的喜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而奧斯陸國家博物館也是在其帶領(lǐng)下,得以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躍成為歐洲最早收藏現(xiàn)代藝術(shù)的重要博物館之一。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
January 1889
Oil on canvas
51 × 45 cm
Private Collection
? wikipedia
Self-portrait
1889
Oil on canvas
57.7 x 44.5 cm
?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Self-portrait
1889
Oil on canvas
65 x 54 cm
? Musée d'Orsay
顯然,與后兩幅作品不同的是,梵高在奧斯陸的《自畫像》中表現(xiàn)出一副病態(tài)——他的頭微微低著,身體有些偏離觀眾的視線;怯生生的眼神試探性地打量著畫外。而他臉上的表情也毫無生氣,統(tǒng)一在以棕綠色為主色調(diào)的整個畫面中,仿佛所有的不安和歇斯底里都被籠罩在深沉的表面之下,壓抑的情緒從畫面的各個角落中滲透出來。
梵高博物館高級研究員、阿姆斯特丹大學(xué)藝術(shù)史教授Louis van Tilborgh表示:“雖然梵高當時很害怕承認自己和療養(yǎng)院中的其他病患處于類似的狀態(tài),但這幅自畫像很可能是他為了讓真實的自己和鏡子里的自己達成和解——一個他不希望成為的人,但他確實是這樣一個人?!贝送猓琓ilborgh教授還強調(diào),“這也是這幅自畫像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它甚至具有療愈的作用——這是梵高在精神失常時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幅自畫像。”
Self-Portrait
Vincent van Gogh
1889
Oil on canvas
51.5 x 45 cm
? Nasjonalmuseet